• 恢复最美校园,万名学子在行动
    发布时间: 2016年09月19日

    9月15日凌晨3点05分,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登陆翔安,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达15级,风速为48米/秒,为建国以来登陆闽南地区的最强台风。台风狂暴肆虐,鹭岛满目苍痍。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全校师生团结协作、实干担当、奉献牺牲,取得了抢险抗灾的阶段性胜利。当前,台风已经停歇,暴雨渐渐退却,救灾重建的工作容不得丝毫松懈。此时,厦大万名学子正积极行动起来,弘扬抗灾精神,凝聚强大力量,全力做好灾后工作,重建最美校园。

    党员挺在第一线,“两学一做”勇当先

    抢险救灾,党员在前。在此前抢险救灾中,师生党员冲锋在第一线,与广大同学守在一起、战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本色。在灾后重建中,学生党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坚持挺在第一线,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再接再厉,拼搏担当,带领同学们打好灾后重建的这场攻坚战。

    由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能源学院台风应急小组在台风过境后丝毫没有松懈,在简单处理个人宿舍和物品之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对公共区域进行安全排查,协助学院统计受灾情况,宣传台风后注意事项,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逾300人的经济学院清障青年突击队在学生党员的带领下,于15日起就组织宿舍区、院楼区域的清障攻坚。16日起,这支队伍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持续作战精神,扩大清障覆盖范围,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一位同学连续工作10余个小时,脏活累活始终冲在最前,当问及他叫什么名字时,他擦了擦满头大汗,笑着指了指胸前的党员徽章。

    药学院学生党员针对莫兰蒂台风实例,用心发掘,以实际行动为同学们积累安全教育素材。他们组织青年全媒体中心的同学们在学院各受损点认真拍摄照片和视频,收集被风吹落的代表性物品,并计划将学院大厅被台风吹塌的天花板回收改造成一个小型房屋模型,取名为“莫兰蒂”,作为学院学生安全教育的鲜活素材。

    哪里有抢险救灾任务、哪里有受灾师生,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和党的工作——抗击“莫兰蒂”的第一线,成了检验“两学一做”成果的实践场和检验合格党员的试金石。

    青年突击队在行动,凝聚力量恢复家园

    共建家园,人人有责。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同学积极投身校园环境恢复工作,加入校园环境恢复青年学生突击队。倡议发出后,9月16日、17日,各学院(研究院)各级学生组织、党支部、团支部和班集体积极响应,国防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思源计划”和学生公益会等共组建了30余支青年突击队,逾2000余名学子自觉报名加入到自救互助的公共区域清理集中行动中,凝聚起恢复美丽家园的强大力量。

    台风过境,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医学院国防生紧急召开骨干大会,迅速集结组建国防生防台抢险应急队,开赴核心区域和交通要道开展应急抢险。玻璃碎片、生锈的铁皮、倒伏的大树等等令人望而却步的危险和困难,丝毫没有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应急国防生们扛起重责,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一部分进行道路清障,一部分在宿舍走廊清理玻璃和安全隐患,还有一部分进入宿舍,帮助排除积水,送去子弟兵的真挚关怀。

    入党积极分子、公共事务学院2015级本科生张向前积极组织同学参与到校园恢复重建突击队。一到现场,他就主动承担最脏最累的活。考虑到现场清洁人员不够,他直接上到工具车,整理最重最脏的垃圾。直至工作数小时后,同班同学已经完全认不出“面目全黑”的他。

    法学院专门划拨经费,为青年突击队购置了清障工具。此外,还组织了专门的队伍,主动联系退休老教授,关心老师们的身体状况、家中受损情况、是否上门帮助等。年届九旬的陈华教授十分欣慰,对青年突击队的同学们表示感谢,并嘱托他们注意安全、相互携助、共度时艰。

    9月17日上午,烈日当空,挥汗如雨,温度达35摄氏度。在厦大校园里,热的不仅仅是气温,更有几千名青年志愿者的热火朝天。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外文学院、艺术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多个单位不仅仅各扫“自家门前雪”,也顾“他人瓦上霜”,在清理过程中,打扫完学院区域,还主动清理周边的公共区域和卫生死角。

    中午,校园内除需专业器械方能解决的障碍和垃圾外,其余由青年突击队基本处理完毕。

    坚定信心抗灾自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集中行动是抗灾,自救也是一分支援。广大同学或是参与清扫宿舍周边垃圾,或是“路见不平”帮忙搬开树枝,或是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后勤保障。在抗灾救灾的过程中,以一颗坚定有力的心,自觉加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提高文明素质,营造共渡难关、美化家园的良好氛围。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同学们在打扫海韵学生公寓的同时,发现刚刚集中的垃圾很容易被风吹走,也不利于垃圾车收集。在垃圾袋紧缺的情况下,同学们主动从自己的宿舍拆出个人蚊帐,用蚊帐包裹住清理好的垃圾,编制出一个个巨型“垃圾袋”,极大方便了后续垃圾清理。

    航空航天学院学生科创团队利用专业技能迅速开展灾后自救。学生科创团队检查到位于芙蓉隧道的机器人训练基地一侧铁门被吹至隧道路中央,他们迅速将铁门搬至门边,同时报备学院和学校资产处,并仔细查看损坏之处,发现铁门焊接出现问题。在平时的训练中,他们也熟练掌握了焊接技术,于是他们决定采取“自救”方式。回基地拿出氩弧焊接机,历时将近四个小时,成功让铁门上墙。同时,他们还在门前摆放警示牌,提醒过路同学。

    风雨过后,厦大出现了一群戴头盔,塞耳塞的爬树者,他们用攀树课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加入校园清理,拯救厦大大树。经初步统计,三个校区有近两万棵树木受到破坏。十几位由厦大攀树队的队员和选修攀树课的学生组成的全副武装的“清道夫”非常引人注目,他们手持油链锯修剪树木,力争最大限度地修护倒枯的树木。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感动的瞬间……万名南强学子积极发挥校园抗台救灾生力军作用,用行动奏响“恢复最美校园”的最强音。

    (学生工作部、校团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