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再创佳绩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07日

               121日到3日,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在宁波举办,同时举办第二届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全国共有38个省级赛会单位504件志愿服务项目入围项目大赛终审决赛,20件入围公益创业大赛,赛事共评选金奖作品100件。我校选送的6件作品全部入围终审决赛,5件作品参加项目大赛,1件作品参加创业大赛,取得了三金三银的优异成绩。我校取得的金奖数与3个省级赛会单位持平,超过20个省级赛会单位。展会期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尹冬梅、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等领导先后到我校展位前指导、关心我校参赛项目。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也对我校项目进行了采访报道。

    在本次比赛中获得金奖的三个项目分别是艺术学院“助聋成龙”听障高中生美术辅导志愿服务项目、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小绿”高校公益自行车项目、医学院“宝贝E+”儿童急救知识普及志愿服务项目;获得银奖的项目是航空航天学院“Enter邻距离”老少互助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数学科学学院“景润小学”随迁中学生在线辅导志愿服务项目;外文学院的“手望”手语翻译有限公司获得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银奖。


    我校参赛的6个项目紧密结合学院专业优势,主动融入社会工作、互联网+等新思路,评委高度评价我校志愿服务项目目标精准,专业性强,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小绿”高校公益自行车项目倡导绿色、环保、共享的理念,将废弃自行车改造为免费使用的“小绿”,形成独特“小绿”文化,并成功将项目复制至全国30余所高校;“助聋成龙”美术辅导项目经过7年的努力,实现了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高中生100%走进大学校门,改变孩子和家庭的命运;Enter邻距离”老少互助社区服务项目积极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完成社区老人、儿童从“他助-自助”的转型,厦港街道拟在三年内在所辖社区中全面推广;医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的项目都引入“互联网+”的思路,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打破地域、时间限制,走出了高校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的新道路。“手望”手语翻译有限公司注册至今已获得厦门市政府购买,覆盖厦门市6500

    听障人士,评委点评该项目刚需强烈,一个评委更当场表明投资意向。

    此次大赛为了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项目质量,专门设置优秀项目公开路演环节,从全国推荐的1071件作品中,由团中央、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共同选拔10个项目在宁波展会现场做公开答辩展示,我校“助聋成龙”听障高中生美术辅导志愿服务项目力克强敌,拔得头筹,获得唯一的最高奖“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


    全国第三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水利部、中国残联、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与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全国共有38个省级单位参赛,项目来自地方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中央机关、中央企业等多条战线,其中高校84所。展会期间共举办10个展馆活动,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关心、刚刚返回地球的中国志愿者旗帜也来到现场助威加油。

    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志愿服务成为我校学生生活习惯”的工作理念,坚持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强化青年思想价值引导的重要载体,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推进以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双核模式”:围绕志愿者建立起了注册、培训、认证、考核、激励的环状工作机制;围绕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对接、运行、督导、保障的一体化工作范式,形成了“院院有品牌,生生乐服务”的生动局面。


    校团委书记陈怀锋带队参加活动、校工会副主席、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招淡、校团委副书记孙佳、物理与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郑诚明、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宁、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马龙等参加了赛事组织和展会交流活动。

    (校团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