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打造学习型宿舍环境的宿舍,2018年6月至12月,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在校学生公寓学生工作办公室和院团委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开展了芙蓉一宿舍文化打造项目。
芙蓉一是厦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宿舍楼之一,也是化院学生的重要生活场所,他们在宿舍学习、生活、开展各种精彩的活动,芙蓉一宿舍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化院人的记忆。立足当下,继往开来——化学化工学院生活部从悠久历史和专业特色出发,对芙蓉一宿舍环境进行美化。此次活动围绕营造化院特色宿舍文化,从“院士宿舍装扮”、“楼道文化展示”、“宿舍对联传承”三方面打造有特色有文化的芙蓉一宿舍。

化学化工学院生活部成员在芙蓉一安置展板(化学化工学院生活部/摄)
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秉持着保留原有风格的原则,在保护芙蓉一建筑风格特点的同时开展活动,力求精炼、新颖、充满学科特色。活动面向全院师生广泛征集方案,同学们积极踊跃报名参加,同时邀请有书法特长的同学参与书写,让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学院文化的传承。

一、院士宿舍装扮
芙蓉一215宿舍号称“院士宿舍”。1977年,田中群、孙世刚、孙勇奎三人同时考入厦门大学电化学班,同专业同班同宿舍,同一个学习小组。 77级学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激烈、最残酷的高考淘汰才走入大学校门,大家都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毕业之后,田中群和孙世刚考取公派留学分赴英国和法国,孙勇奎则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40年来,“三剑客”因为在化学领域的重大成就,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或美国工程院士的荣誉。

芙蓉一院士宿舍展板展示效果(化学化工学院生活部/摄)
二、楼道文化展示
化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很强的专业背景,有很好的科研团队,学院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科学家,而他们很多人,都曾经在芙蓉一宿舍学习生活过。化院有很多好的传统,留下了“敬贤灯光”、“师生院士”、“父女院士”和“父子院士”等许许多多的感人励志的校史典故。因此,通过将化院的老一辈科学家、化院的专业知识、学院的逸闻趣事等等,做成小展板挂在芙蓉一走廊柱子上,让学生对“化院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


芙蓉一楼道展板设计稿与展示效果(化学化工学院生活部/摄)
三、宿舍对联传承
“氢化钠氧化钠氢氧化钠,梦一厦想一厦梦想一厦”——这是化院学子记忆最深刻的符号之一,它迎接着一个个初入厦园的新生,并激励着一代代化院人砥砺前行。经过意见征询,生活部最终遴选出该段作为楼道对联展示文本,进行书写和张贴。
芙蓉一宿舍内部面貌的焕然一新,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评价。“楼道里的展板让我接触到了一些不为人知但有趣的化学知识,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化院的历史,了解到化院前辈们的事迹。这对于我们化院的同学来说,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芙蓉一某宿舍的陈同学评价道。

化学化工学院生活部成员在张贴对联(化学化工学院生活部/摄)

芙蓉一对联张贴效果(化学化工学院生活部/摄)
本次活动通过对芙蓉一进行宿舍装扮,既丰富宿舍文化生活,又营造浓厚的化院学习环境。通过宿舍文化打造活动,就是做好管理育人工作,提升了宿舍文化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又是推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落实厦门大学“十全育人”中的工作部署,让厦大管理服务工作更上新台阶。
化学化工学院学生会生活部
2018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