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开展第十八届“挑战杯”厦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春季赛的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年01月31日

    各学院(研究院):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战略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推动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进一步培育我校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选拔更多优秀作品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就此次竞赛的春季赛相关事宜预通知如下(待团中央、福建团省委发布正式大赛通知后,学校将发布正式大赛通知,有关参赛要求以正式通知为准):

    一、比赛时间

    2023年2月至2023年4月

    二、主办单位

    校团委、学生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

    三、参赛对象

    凡是20236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四、竞赛流程

    (一)申报立项:2023年1-2月

    1.报名。可个人申报,也可自行组建团队报名。凡报名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需填写《第十八届“挑战杯”厦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附件2)和春季赛初赛文本(附件3)。以学院为单位,将上述参赛资料以压缩包形式,于2023年3月3日前发送至电子邮箱xmucqcds@163.com。邮件主题统一命名为:学院名称+第十八届“挑战杯”校赛春季赛参赛资料;其中每个参赛团队的每个参赛资料命名为:申报书/初赛文本+【项目名称】+学院名称+负责人姓名。

    2.立项初审。请各学院对申报项目进行文本评审,并立项资助。统一审核后提交校团委,校团委进行作品复核后进入初赛。请各学院做好组织发动和报名工作,校团委将根据参赛团队情况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二)初赛阶段:2023年3月中旬

    校团委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校内作品初审,决出进入复赛的作品。

    (三)复赛阶段:2023年3月中下旬

    对复赛作品进行文本和答辩评审,决出进入校赛决赛的作品。

    (四)决赛阶段:2023年4月上旬

    校团委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和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统一评审,通过评审环节,评出决赛奖项和名次,并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挑战杯”比赛作品。决赛阶段具体事宜将另行通知。

    五、参赛须知

    (一)主赛道作品

    主赛道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鼓励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申报。

    2.哲学社会科学类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3.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鼓励以第一作者发表发明专利的作品参赛。

    各类作品都要在前期的选题方面多下功夫,增强项目的专业性与竞争性。同时注意团队成员构成,提升团队的积极性和效率性。挑战杯周期长,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必须要稳步提升作品硬实力,加强团队建设。

    作品应由学生完成,具备发明点、创新力、现实性,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选题甄选具有专业性与竞争力的主题。多注重作品的创新性、自主研发性、在所在领域的首创性,提升作品本身硬实力。注重作品的核心竞争力,多争取发表作品或者申请专利。

    团队应积极配合学校相关工作,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相关赛事说明会议,了解挑战杯的新情况、新要求,虚心听取专家建议,努力完善作品,提高作品的质量。

    每位参赛选手(包括团队负责人)只能代表一个团队团赛,且报名后不得更改;每个团队的人数不超过8人。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二)专项赛道

    挑战杯另设三项专项赛道,通过独立评审参赛(不与主赛道同时进行),之后另行发布有关通知。

    1.“红色专项”活动旨在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等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伟大成就、接受红色教育,形成有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或视频图片等成果。

    2.“揭榜挂帅”专项赛道秉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竞争协同机制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思路,聚焦“卡脖子”技术,瞄准社会重大课题及现实问题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由政府、企业等单位提需求出题,组委会面向各高校广发“英雄帖”,学生团队打擂揭榜。

    3.“黑科技”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和论证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六、奖项设置与激励保障

    (一)奖项设置。赛会设置特等奖5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5个。

    (二)项目支持。对于获奖的项目,校团委将直接面向项目团队发放支持奖励经费,其中,特等奖项目每个支持5000元,一等奖项目每个支持3000元,二等奖项目每个支持2000元,三等奖项目每个支持1000元。同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挑战杯”省赛、国赛及其他评选、交流活动。

    七、工作要求

    (一)各学院(研究院)做好竞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和舆论导向,发动更多学生参与本届大赛。

    ()各学院(研究院)要认真做好本单位学生参赛的组织、协调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方案。要利用好本单位的前沿科研、专利成果,挖掘在国内外其他知名赛事获奖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础科研基金、社会实践立项项目,推荐具有竞争力的项目积极参赛;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八、其他事项

    (一)组委会已建立大赛工作微信群:厦大挑战杯大赛参赛组织,请各学院(研究院)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入。

    (二)联系方式

    校团委:林威丞 2186675

    “挑战杯”信息咨询QQ群:970639891


    附件:

    1.评审规则 附件一.docx

    2.第十八届“挑战杯”厦门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附件二.docx

    3.文本模板 附件三.docx



                                        厦门大学

    2023年1月29


    Top